近年来,武汉市金融业充分利用金融造血功能,发挥金融带动作用,围绕武汉城市发展目标,对担当国家重点战略任务的带动性项目,支撑城市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关乎民生稳定的小微企业,分门别类做好服务、因企施策给予支持,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的金融生态。
在新旧动能转化中,武汉市金融局持续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功能,探索构建多方协作监管、统合监管、互助监管的新模式。
勇于担当使命
帮扶优质企业过难关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武汉金融业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或退出市场的同时,对市场前景好、产品有销路、资金链暂时有困难的企业,继续落实“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要求,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金融部门积极利用市政府建立的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大力推广可自动续期的信贷产品,加大对无还本续贷产品的运用力度,逐步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缓解“倒贷”、“过桥”现象,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财务负担。
由12家银行组成的债权委员会,专项协调武桥重工银行贷款事宜,要求各相关金融机构要从支持武汉市“工业倍增”,对武桥重工予以继续支持,帮助渡过暂时性困难,推动其通过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多次协调解决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履行重点合同所缺流动资金问题,为企业争取国家发改委专项债券资金事宜进行协调,助其走出去。
协调落实“十企”座谈会企业融资问题,组织湖北荣泰建筑玻璃有限公司为首的武汉玻璃行业协会6家会员单位及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东创担保等与其合作密切的5家银行机构、2家担保机构相关负责人,就武汉玻璃行业融资难等问题开展专题座谈,达成金融机构消除对玻璃行业的误区,并继续支持的共识。
创新金融产品
多途径扶持小微企业壮大
近年来,武汉金融部门携手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兄弟部门,积极开展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行业行”等系列活动,深入各区(园区、创业基地)及相关重点行业,搭建融资活动平台。
支持发展金融产品创新。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形成汉口银行“三板通”、武汉农商行“科技融”等一批特色鲜明、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出建设银行“助保贷”、招商银行“新三板贷”、民生银行“纳税信用贷”、邮储银行“助农贷”、汉口银行“萌芽贷”、武汉农商行“富业贷”等小微特色金融产品,解决创业者、农业经营者、新三板企业融资难问题。
此外,金融部门还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出台《武汉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银保”联合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撬动更大的信贷投放的后盾。
截至目前,我市在东湖高新区、江岸区开办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共支持51家中小微企业融资1.09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18亿元。
截至2016年6月末,信贷投放小微企业数量74770户,同比增加752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83.05亿元,同比增加18.15%;小微企业审贷获得率89.72%,同比增加5.11%。
撬动民间投资补短板
营造健康持续区域金融生态
今年5月30日、7月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试点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实施意见》分别通过市人民政府第174次常务会、市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为进一步促进武汉市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支持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为了响应政策号召,武汉金融部门积极协调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向银监会推荐卓尔控股公司、武汉当代集团、壹网通科技公司、武汉法斯克能源科技公司、钰龙集团公司及奥山投资公司六家企业为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武汉众邦银行)发起股东,指导、督促做好武汉众邦银行审批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获批筹建。
稳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工作。8月31日,投贷联动首批贷款发放仪式在东湖资本大厦成功举行,国开行湖北省分行、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汉口银行共计发放1.15亿元,3家银行与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投贷联动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市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大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支持民营企业债权融资。对民营企业上市的市级奖励由15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对在新三板挂牌的民营企业,市人民政府给予50万元奖励;对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民营企业,市人民政府给予20万元奖励。
同时积极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研究制订区域集优债等适应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动实施。对民营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公司债、私募债、集优债等金融产品的,按照发行总额度的1‰给予专项奖励,对单个产品的奖励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
2014年5月,民间金融街正式开街,武汉民间金融街大力开展民间金融试点,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目前以江汉区前进四路为主干,北起京汉大道,南至中山大道,全长888米的武汉民间金融街,已聚集了近十个业态,200余家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