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出席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时表示,全球普惠金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这一问题,今年担任G20主席国的中国把数字普惠金融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同时,中国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和交流,以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普罗大众。
G20关注普惠金融议题
在当天的论坛上,易纲指出,今年,G20将推数字普惠金融新原则,努力打通全球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有三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会提交给峰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第一个将要出台的文件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这其中有八项主要原则、66条行动建议,将作为整个G20乃至全世界今后实现普惠金融的一个指导,或者说行动纲领。”易纲介绍,八条原则分别是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66条行动建议包括,支持跨境普惠金融服务,为各国数字金融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方便;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化与平台之间的兼容互通性;探索利用分布式记账(区块链)技术升级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鼓励出台高于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自律标准;通过普及数字金融服务,强化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工作等。
易纲介绍,在世界银行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今年G20根据当前的一些实际情况升级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以更好地衡量各国普惠金融的进展。“这个指标体系主要是在测度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等。简单地说,指标体系包括账户的普及率、储蓄的储蓄率、信贷的普及率以及数字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率,还有ATM机和银行网点的密度、客户账户的使用频度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我们用这些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除此之外,今年G20制定了《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主要改善三项措施——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接受动产作为抵押品给中小企业贷款、改革中小企业的破产制度。
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普惠金融的道路上有很多探索与实践。谈到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时,易纲表示,在推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激励性的货币政策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等普惠金融主力机构的改革和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规范发展数字金融和支持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五个方面,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和世界分享。
“世界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拥有银行账户的比例达到了79%。我们自己的统计是,2012年中国农户的个数为2.68亿个家庭,这些农户基本上都有银行账户。各种金融机构在农村覆盖的网点有99.75万个、覆盖村级的行政区54万个,覆盖率超过了90%,所以,农民可以获得存款、贷款、取款、支付、汇款、查询等服务。”易纲指出。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目前已有2100多万企业和9亿自然人的信息,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信息,为征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今年6月末,2.6亿农户中已有9100多万农户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也建立了动产融资的统一登记系统,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政策方面,人民银行实施了有激励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通过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让农村信用社更有积极性扎根农村。同时,利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手段,为农村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另外,易纲也提到,“我们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门用于中小微企业贷款集合的债券,在存贷比、不良率以及其他监管政策上都有一些差别,这样更有利于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农村、支持边远地区发展。”
易纲认为,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经过多轮改革,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激励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另外,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大型银行的改革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均为普惠金融夯实基础。
在规范数字金融和支持普惠金融创新,特别是数字金融的发展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的互联网支付业务快速成长,移动支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平衡好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引导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
继续推进普惠金融需注意的问题
易纲强调,虽然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思考。
一是要注重普惠金融商业的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也不是救济金融或者政策性金融,普惠金融不能过度依赖财政的补贴和行政命令,而应该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寻求商业上可持续的模式。
二是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非常快,同时可能带来‘数字鸿沟’的问题,弱势群体缺乏数字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在金融数据化时代和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易纲表示。
三是关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问题。近几年,人民银行对非洲发展普惠金融非常支持,并特别印发《普惠金融的指导意见》,介绍中国经验,在非洲多个国家取得很好的效果。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得非洲的农村、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都得到了金融服务。易纲特别指出,“我们试图能够有一个高级原则,能够有一个指导原则,能够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拉美国家,还有其他一些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从中受益,低收入国家普惠金融问题始终是比较优先的问题。”
最后,易纲也提到,近期一些大型跨国银行关闭了在非洲地区的一些网点,可能对普惠金融有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未来还要探讨如何处理好防风险、降成本与提供更好普惠金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