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距离6月1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重组新规”)征求意见稿正好满两个月,而已经在7月17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的重组新规何时能正式发布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话题之一。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重组新规在征求意见阶段收到了很多机构和个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而监管部门目前正在对这些意见分类整理,进一步完善后将适时发布。
虽然重组新规还没有正式发布,但其潜在影响已在发挥威力。统计显示,自6月17日重组新规发布以来,逾50家上市公司不得不放弃了定向发行计划。早在今年前5个月,单月终止资产重组的公司最多不超过20家。可见,自重组新规以来,终止重组公司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
民族证券分析师黄博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组失败,基本上是因为监管层政策收紧的关系。一些公司对照新政策后,属于主动终止重组。
按照新规,对于重组方增加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发股数量及改变业务等指标的规定;另外,募集配套资金不能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可以看出,新规显著提高了“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此前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并购重组“编题材”,“讲故事”和“炒概念”来博眼球,抬股价的做法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此外,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的审核态度也更趋谨慎。统计显示,7月份以来,无条件通过的公司数量为14家,有条件通过的公司数量为11家,未通过的公司数量5家。而今年上半年,有条件通过、无条件通过和未通过的企业数量分别是69家、46家和9家。
“随着一系列并购重组新规的施行,上市公司使用募集配套资金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将促进并购重组市场规范发展,同时,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趋势愈加显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付出“真金白银”的同时,并购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 而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也有利于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