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65net亚洲必嬴 > 行业资讯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业内专家大多认为,明年经济形势仍将比较严峻,经济发展将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型、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各类金融风险仍将积聚且不断暴露。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攻坚期,将对银行业经营管理带来怎样的影响? 12月7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出现“零增长”,净息差将小幅收窄,不良贷款将延续攀升态势,不良率将进入2%区间。
净利润步入“零增长”时代?
报告称,2016年,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企业盈利不佳,产业投资恐难有力恢复,由地方债、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依然值得关注,这些都将给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努力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并探索从过渡依赖投资拉动转换到由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2016年是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中行研究报告称。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2016年GDP增长将较2015年小幅放缓,约在6.8%左右。
经济增长是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中国银行对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的测算,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将下降9个百分点。因此,如果GDP增长在6.8%左右,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出现“零增长”。
银行净息差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从存款成本方面看,来自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资金来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再加上居民的理财意识持续增强,将共同推高存款成本;从贷款收益方面看,下降趋势已经形成,上市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已由2012年末的6.7%下降至2015年二季度的6.1%。考虑到2016年存量房贷再定价、经济下行带来贷款需求下降以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因素,贷款收益率仍存在下行压力。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2016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小幅收窄2.4%左右。
不过,非息业务收入增加将弥补部分盈利收缩。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伴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以及信用消费观念的改变,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信用卡等业务将取得较快发展,并推动非息收入增加。
不良率或将突破2%
中行研究报告指出,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速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中行预估,2016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达到2.0%左右的水平,拨备覆盖率逼近监管红线。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累的各类隐性风险正逐步显性化,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金融风险仍在聚集。业内专家认为,2016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暴露,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走势向下的压力还将持续存在。
从行业来看,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加大,煤炭、光伏、钢铁、水泥、造船等相关产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加大了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可能性。分区域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区域,并有逐步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迹象。
近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对62位来自商业银行人士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贷款率上升还会持续4至6个季度。
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进一步提高,而银行净利润增长将显著放缓,2016年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也将面临较大压力。
新常态带来新机遇
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让银行业产生深刻变化,银行业正在告别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三高”时代,但同时也应看到,新常态也为银行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表示,资金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而银行作为资金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蕴含着新机遇。同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及自贸区建设逐步推进也将给银行业务创新带来新机遇。
中行研究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各种金融需求将加快涌现,业务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图,2016年将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在网点布局、组织构架、业务安排以及管理机制上有更大的动作,进一步推动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水平,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梯队。
当前,移动支付、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推出,传统银行正在加紧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潮流,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
中行研究报告也指出,2016年,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逐步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