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必赢56net手机版 > 必赢56net手机版
编者按:4月25日,湖北日报第五版时政要闻刊发了《“第一窗口”学习蔚然成风——<省直机关抓学习实施方案》,对省直机关“三抓一促”活动中“抓学习”进行专题报道,推出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统计局、省供销社的学习典型经验,省供销社的典型经验是“ 学用结合提效增能”。以下是典型经验材料全文:
2012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实现购销总额1746亿元,是2007年的3.5倍;利润总额4.2亿元,是2007年的6.8倍;所有者权益47.4亿元,是2007年的2.2倍。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位居全国第六位,比2011年前进两位,这是省供销社连续四年获此殊荣,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鸿忠同志批示:省供销社工作成绩显著,可喜可贺,希望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省长王国生同志、省人大副主任田承忠同志(原分管副省长)也分别作出批示,称赞供销社工作出色。省供销社还荣获2009至2010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评先进单位,省社直属机关党委被省委评为2010-2011年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社党组高度重视学习型机关建设。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省社党组立足实际,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习动力、规范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党员干部履行职责能力,不断以崭新的面貌开创供销社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一、增强工作紧迫感,着力提升学习自觉性
省社是全省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指导机关,承担指导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全省供销社系统创新发展、服务“三农”的任务,担子重、责任大,没有正确的理论、丰富的知识,就难以指导工作实践。因此,省社党组把学习作为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应对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年新年第一天党组即召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学习动员大会,安排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着力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供销社不同于其他行政机关,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生存发展,要得到党和政府重视,要让农民需要,要让社会认可,必须主动承担起为“三农”服务的责任,主动为政府解忧,为农民解难,不能等靠要,不能幻想回到计划经济年代,必须学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本领,有为才能有位,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供销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生存发展之道来追求,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需要来践行,作为生活常态来坚持,时刻保持学习的内在动力。省社巡视员马清轩同志已近退休,每年坚持做学习笔记5、6万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省社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人,非常注重继续学习,机关去年有3名同志分别通过统考,攻读武大、华科大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硕士课程,5名同志参加省委党校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银丰集团有100多名职工参加清华大学管理课程班学习。省社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通过点评各个处室、直属单位的工作、业绩,从结果追溯原因,通过原因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从工作中的不足看到知识上和学习上的差距,让大家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省社还不定期召开高端论坛,请银丰集体、农资集团等先进企业作交流发言,结合案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讨改进工作的途径。
二、紧密联系实际,着力创新学习方式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学习。省社直属企业银丰集团与清华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办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清华大学教授每年两次在武汉集中授课四天。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直属企业高管人员参加,听取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讲座。自2010年开始,安排专项资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举办高管人员培训班,选送机关和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参加EMBA课程班学习,计划培训干部50名,至今已组织2批次20名干部学习。2012年7月,联合省委党校,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直属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含各单位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结合供销社经营业务发展需要,重点讲授宏观经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知识,采取全脱产集中培训方式,共计44名年轻干部参训。省社还不定期请武汉大学、财大、省委党校的专家授课,请北京中才厚德咨询公司策划和讲解全省供销社发展战略。外智的点化,激活内在的动力,银丰集团果断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战略管控型”向“战略管控、业务操作二者兼顾”的转型,集团本部进一步明确了“管理服务于经营、服从于创效”的定位,在继续强化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投融资、财务管理、薪酬管理、重要人事任免和经济目标考核、安全综治等职能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好重大经营决策管理和内控管理。紧跟各产业发展需要,先后建立和健全了典当担保业务贷款审核委员会、期货和撮合决策委员会、非棉非金融重大经营决策委员会和棉花信息研发中心等经营决策机构,实行票决制。
开办教育培训网络学院选修学习。2010年3月22日,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教育网络学院举行开班仪式,标志省社教育培训网络正式上线运行。省社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是省社与武汉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办,机关全体干部和直属企业高管人员120多人上网学习,进行学分制考核。第一期学制一年,要求学员在规定的课程中完成4门必修课,在网络学院列出的700多门课程中,完成部分选修课,全年必须修满50个学分,每门课程完成后经考试达到70分才能计入学分,不及格只有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未通过不计学分。学院及时检查考核和通报学习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机关个人和单位领导班子年终总结综合考评的内容之一,并评选年度优秀学员。建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网络教育培训,为干部职工获取新知识,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创建了崭新的平台;众多的课程,让干部职工根据自身的不足,有选择性的学习,缺什么补什么;学分制的实施,有力地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挤时间学,认真扎实地考,真正学到了知识,扩大了见识,增长了才干,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银丰棉花股份公司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经营业务中,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棉农”与“订单+现货+期货”相互联动的棉花产业化发展模式,被郑州期货交易所、新闻界称之为“银丰模式”。
采取在系统内外上挂下派交流学习。自2009年以来,省社先后选派机关处长、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机关年轻干部各1名到总社相关业务部室挂职锻炼。选送2名年轻同志到省委、省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跟班学习,下派地市、企业、新农村工作队等挂职工作20余人。同时,直属企事业单位及基层供销社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省社机关跟班工作。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选派10名科级以下干部到省社直属单位挂职,参与直属单位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给年轻干部“压担子”。通过为干部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激发了干部创新意识和工作活力,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
三、 注重学用结合,着力提升工作效能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搞好工作,达到知行合一。为此,省社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家展示知识才干,弘扬爱学习、勤思考、重调研、敢建言的良好风气。
以学习推进建言献策,加快创新发展。省社要求机关处级干部和企业高管人员就“供销社如何可持续发展”开展建言献策。大家积极参与,从直属企业管理、综合服务社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书共96篇。省社组织高校专家评选,优秀论文颁发证书,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建言献策,省社对部分直属企业进行资产清理、重组,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目前,银丰集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棉花贸易企业发展成为集棉花收购、加工与流通、纺织加工、典当、担保、进出口、化纤、物业管理和宾馆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银丰集团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1亿元,利润总额由过去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到现在连续三年突破亿元,银丰棉花股份公司已进入上市企业申报审核阶段。农资集团与再生资源公司重组后,利用集团公司优势,争取项目资金,并取得国家废旧家电回收企业、废旧家电拆解处理企业、废旧汽车回收拆解企业3个资质。再生资源公司请清华大学教授制定了“三园一网”的项目论证和战略规划,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研究中心专家进行评审,也得到省政府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好评和支持,目前,“三园一网”规划已成为指引公司发展乃至整个供销社系统再生行业的方向和蓝图。2009年再生资源公司重组时净资产203万元,2012年12月底,公司净资产达到了5731万元。省社在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我为供销事业振兴崛起做点什么”演讲比赛,人人登台,个个献言。省社团委在青年职工中开展“我与供销社共腾飞”PPT大赛。省社把建言献策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形成制度,以建言献策促进学习,以学习知识提高建言献策质量和水平。大家结合自身的工作需要深入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合作经济理论、经济法规、科技知识和企业业务知识,进一步开动脑筋,加强钻研,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学习提升调研能力,推动各项工作。省社每年多次安排基层调研,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撰写调研报告,召开大会交流调研成果,把学习与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与项目兴社、项目兴企紧密结合。省社调研报告多次被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参阅件采用。经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供销社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工作连续三年列入了省政府为民“十件实事”。通过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精密结合,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学习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争先进位。2011-2012年,省社机关及直属单位12名同志参加湖北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选拔,有11名同志通过资格审查进入笔试,10名同志通过笔试入围考察范围,5名同志通过考察面试进入培训班集训。银丰集团企业综合实力在全国服务业500强中排名331位、在湖北省百强企业中排名56位,在武汉市百强企业中排名35位,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四个一批”工程,连续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资集团企业综合实力在全国服务业500强中排名397位、在湖北省百强企业中排名78位。